关于印发《凉州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凉州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8月22日
凉州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凉州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下简称“便民生活圈”)建设,根据《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发〔2024〕8号),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服务民生为宗旨,聚焦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突出便民利民惠民导向,通过两年建设(2024—2025年),重点在城区打造一批“小而全、小而美”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结合全区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目标,以中心城区为先行试点,成功后总结经验,分阶段在城区范围内推广,争取到2025年底前,形成布局合理、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的城市便民生活圈,全面提升社区商业的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试点区域居民满意度达90%以上。
二、工作目标
按照《甘肃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方案》、《甘肃省支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若干措施》《武威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和《武威市中心城区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2022-2025年)》,结合人口结构、消费水平、业态种类、时空距离等因素,在城区科学设定便民生活圈数量和建设类型,到2024年12月,建成东大街、西大街、西关街、宣武市医院、宣武皇台等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凉州城区50%以上社区和60%以上人口;到2025年底,建成火车站街、东关街、荣华街等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力争宣武街、荣华街道所属社区便民生活圈达到“基础型”,火车站街、东关街、西关街道所属社区便民生活圈达到“提升型”,东大街、西大街道所属社区便民生活圈达到“品质型”,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对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三、工作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作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公共资源投入,扶持业态发展。全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投资建设运营,增强便民生活圈商业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以人为本、保障基本。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满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生活需求,关注年轻群体时尚消费的同时,兼顾社区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的需求,兼顾发展商业和保障公益,充分体现便民利民惠民的宗旨,切实增强人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引领方面的综合优势,切实服务社区居民。
(三)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将便民生活圈纳入民生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便民生活圈科学布局。结合新建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盘活存量资源、集中建设新增设施,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倡“一点多用、一店多能”,既充分保障社区配套商业设施面积占比,又提高商业设施使用效率,营造商居和谐的消费环境,做到商业环境与居住环境相协调,业态发展和居民需求相匹配。
(四)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结合各社区实际,对标对表补齐设施短板、发掘居民需求、培育特色场景,在标准化基础上探索个性化、特色化便民生活圈形态,打造城市生活新场景。充分发挥各类资源和社会力量作用,推动商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鼓励标准化、连锁化、特色化、智慧化、专业化发展,提供适合社区消费群体的多层次、个性化商品和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一)科学规划社区商业布局。区政府相关部门配合,充分调动相关街道、社区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组织开展社区商业情况摸排,摸清城市社区商业网点底数以及社区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消费需求等,结合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与城市中心城圈建设、城市更新等相衔接的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因地制宜、一圈一策,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项目清单。(区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凉州分局、区卫健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城区各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任务均需各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不再一一列出)
(二)着力丰富居民消费业态。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引进智能零售终端,让消费更便捷。主要包括:推进社区农贸市场(菜市场)、生鲜店(菜店)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农产品品类、保障食品安全、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购物环境,鼓励增加配送上门等增值服务,提供更多便民服务;通过引进品牌企业、扩充现有网点功能等方式,优先配齐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早餐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药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快递服务点、再生资源回收点等,支持业务网点服务叠加,提供“一店多能”“一点多能”服务。(区商务局、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交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在居民“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消费更舒心。主要包括:老年康护、特色餐饮店、社区食堂、运动健身、书店书吧、教育培训、幼儿托管、休闲娱乐等业态;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改造提升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等各类综合服务设施,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鼓励发展可移动商业零售设施,引入自助售卖机、箱式移动餐饮售卖车、智能生鲜自提柜等。(区商务局、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区文旅局、区教育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重点推进“六个一”建设:发展“一店一早”,支持特色化、多元化的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进社区,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打印复印等便民服务,提高便利化程度。以早餐店、小吃店、“便利店+早餐服务”“互联网+早餐服务”等为主体,构建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增加网点密度,丰富早餐品种,保障居民“吃得好”。补齐“一菜一修”,支持菜市场(菜店)标准化、智慧化改造,拓展服务业态,提升环境、卫生和质量,促进放心消费、惠民消费。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明码标价,提供平价维修服务。服务“一老一小”,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鼓励建立社区护理站,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各类消费场所应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引导设立老年人、母婴专柜和体验店。鼓励社区商业中心等场所建设母婴设施并悬挂引导标识,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区商务局、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区教育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创新发展多元消费场景。改造传统商业载体。引导邻近居民区的传统商场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拓展特色餐饮、生活零售、文化休闲、儿童娱乐、运动健身、社区食堂等服务功能。全面启动运营凉州十七巷,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打造武威特色街区。发展新型商业模式,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平台下单+就近门店配送,就近门店下单+即时配送),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支持净菜进社区、进超市,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餐饮”模式,提升预制菜产品质量品质。激发服务消费活力,鼓励健身房、保健理疗店、国球等进社区,促进健康消费。鼓励社区规范开展邻里节、美食节、团购节、家电家居及家政便民服务等促消费活动,繁荣社区商业。促进融合协同发展,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务圈、快递服务圈等圈圈相融,营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场景。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坚持便民、规范、合理、有序适度开放的原则,扩大开放地摊经济区域,明确经营范围、时间和要求,鼓励和引导广大人民居民自主创业,营造地摊消费新场景,活跃城市经济。打造明清街、汉唐天马城、七彩广场、上上街等夜市,助推“夜市经济”“地摊经济”发展。(区商务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区文旅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财政局、区交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不断提升智慧便捷水平。推广先进技术,鼓励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商品、门店、会员及供应链数字化,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发展智慧商店、共享书店、智能快件箱等业态,提供现场交互、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自助售卖等服务,提升数字化体验。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商户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利用大数据开展监测分析,精准补建网点,拓展服务功能,挖掘消费潜力。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网点动态地图、“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引导更多点位“进图”,让居民“找得到”。(区商务局、区住建局、区文旅局、区卫健局、市自然资源局凉州分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交通局、区大数据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培育壮大龙头市场主体。引导京华万家、新乐等大中型商贸企业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积极发挥以大带小作用,开放供应链、物流渠道及门店资源,为传统夫妻店、杂货铺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服务,对小商店、杂货店、副食店、社区菜店实行连锁化改造,促进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支持宏达、君顺等品牌连锁企业完善门店的前置仓和配送功能,推动线下线上融合、店配宅配融合、末端共同配送及店仓配一体化运营。鼓励连锁药店利用专业力量拓展老年康护、保健养生咨询或培训等项目,开展高质量便民服务。鼓励引入、发展社区商业专业运营商,对社区商业整体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规范管理,提升运营水平。(区商务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区文旅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凉州分局、区交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积极带动居民就业创收。为居民在社区就业提供便利,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支持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从事即时零售、餐饮服务、线上培训等平台衍生业务。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从事创意经济、个性化定制化文化业态等特色经营,创新网红店、特色店、精品店。支持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的便民就业服务圈,促进劳动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优先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推荐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服务社区居民。尊重退休人员意愿,发挥其在文化艺术、专业技术等领域专长,鼓励量力而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有再就业需求的退休人员提供服务。(区人社局、区商务局、区文旅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引导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发挥商业协会作用,鼓励制定相关标准,开展技能培训。完善管理制度,整合街道、社区、物业、商户等各方力量,强化诚信经营和守法意识,通过共建共管加强环境整治和自律规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市场主体责任,加强对私搭乱建和占道经营等现象的管理,保持商业网点安全整洁有序。加强一刻钟便民商业设施日常管理,规范引导标识标牌,做到协调、整洁、美观,促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健康文明有序发展。(区商务局、区住建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步骤
从2024年2月至2025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编制方案(2024年2月-8月)。围绕城区组织开展便民生活圈走访调研,填写“有什么、缺什么”问卷调查表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满意度调查表》,科学编制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施方案和各生活圈子方案(“1+N”方案)。依据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业态“有没有”分型表和“好不好”评价表逐圈定型定类,填写《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分型分类统计表》、《便民生活圈建设情况调查表》、《城市便民生活圈建设情况汇总表》。
第二阶段:有序推进,组织实施(2024年8月-2025年10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市场化的原则,突出“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优先健全基本保障类业态,加快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结合调查摸底情况,做好省级资金支持项目征集和实施工作,推动建设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
第三阶段:组织验收,上报成果(2025年11月-2025年12月)。按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和社区生活圈子方案明确的时间步骤,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督促指导,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按标准和时限完成建设任务,组织开展评估总结。区商务局会同区级相关部门按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进行验收,并上报市商务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凉州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专班(以下简称专班),负责统筹推进试点建设。专班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商务局局长兼任,承担专班日常工作。建立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区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业务指导,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给予支持。
(二)强化协同共建。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将便民生活圈建设与完整社区建设、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老年助餐服务、托幼、文体活动、应急保供体系等工作相衔接,协同发力、互促共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探索“政府建设、企业运营”“企业投资、政府补贴”等市场化驱动模式,推动类公益性社区商业设施建设。统筹用好省商务厅一刻钟便民生活建设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更好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出成果、见实效。
(三)优化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培育一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适当给予政策和资源支持,鼓励其做大做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探索党建引领、商协会管理、共享共治等社区治理模式,促进共建共管。在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城市管理规定且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前提下,科学布局移动商业服务设施,规范“小修小补”等业态经营行为,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违法情节轻微、无违法后果或后果较轻的,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给予适当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指导和帮助市场主体整改。加强规范和监管,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和消费者反馈评价机制。
(四)做好成果应用。积极发挥部门、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作用,加强经验总结和成果统计应用。区商务局要根据各生活圈建设方案,及时统计建设情况,形成数据详实、内容丰富的活动总结报告。区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好经验、好做法报区商务局汇总推广。
附件:附件1—2.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