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区地震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信息>地震科普
索引号 公开方式 发布机构
12622301438662404L/2023-47030 主动公开 凉州区地震局
百科 | 地震自救避险指南
信息来源: “学习强国”甘肃学习平台 发布日期: 2023-12-21 浏览次数:

地震是一种大地震动的自然现象,包括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引发的地震)和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破、物体坠落等产生的地震)。

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构造地震,当它足够大并发生在危及人类生存的地方时,就可能造成房屋倒塌,构筑物损坏,山崩地裂,人员伤亡。地震也是对人类经济社会构成威胁的众多自然灾害之首。地震的发生通常是人类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掌握地震自救避险知识,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

地震中的标准求生姿势

一、寻找“救命三角”

当地震来临时建筑物倒塌落在某个物体上,掉落的建筑物残骸会通过重力撞击到这些物体,使得两者相撞的位置会留下一个狭小的空间。这个空间被称作“救命三角”。

如何在不同场景寻找救命三角?

1.卫生间往往比较坚固,卫生间的墙角也是一个典型的三角空间。

2.非常结实的大型家具在震后容易形成三角空间。

3.床、沙发等体积较大的家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顶撑作用, 易形成三角空间。

二、身体应该采取什么姿势?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者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伏而待定”,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三、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如果没有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条件的情况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四、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

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和厨房;

非常牢固的桌下或床边;

低矮、牢固的家具旁;

内承重墙墙角。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目前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一、在平房

可根据情况充分利用12秒钟自救时间跑出室外,来不及跑的可迅速躲在坚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及紧挨墙根处,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使用坐垫、被盖等物保护头部颈部等要害部位,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入的灰尘。正在用火的应当立即熄灭炉火,随手关掉煤气或电源开关,然后迅速躲避。远离可能坠落的物体,不要站在窗户边。

二、在高层

远离高层楼房的窗户或阳台,寻找房间内的救命三角和室内易避震的地方,如卫生间、厨房等地。地震时,高层楼房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房的窗户更要远离。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一旦断电,上不来下不去就卡在里面出不来了。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

三、在公共场所

在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地铁等场所的人员,切忌乱逃生,要保持镇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桌凳等)躲藏,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四、在室外

要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不要在石化、煤气等易爆、化学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附近。不要位于明火的下风。

五、在车内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到开阔地靠边停车,注意保持车距,留在车内。不要把车停在立交桥、高楼等建筑物下、大树旁,或电线电缆下。

六、在学校

正在学校上课时,学生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重要的是平时学校要多组织演练,做到快速撤离,有备无患。


地震来袭十不要

1.不乘坐电梯。

地震易引发停电或电梯损坏,造成人员被困、电梯坠落伤人。

2.不靠近炉灶、燃气管道、家用电器。

地震易造成燃气泄漏,引发火灾爆炸;强烈震动易致家用电器损坏漏电。

3.不待在电扇、电灯等悬挂物下面。

地震时悬挂物易被破坏,导致坠落伤人。

4.不靠近窗户、玻璃幕墙及建筑外墙。

强烈震动时,人在室内靠近窗户易被甩出窗外;在室外时易被震碎坠落的玻璃幕墙及倒塌的外墙等砸伤。

5.不靠近树木、电线杆。

地震易破坏电力设施,电线落到人身上或搭在树上,会造成电击伤人。

6.不躲到大衣柜或其他柜子附近。

地震时未经固定的大衣柜等家具易倾倒伤人。

7.不靠近悬崖峭壁。

地震易引发山体崩塌、滑坡,造成人员伤亡。

8.不停留在桥上或桥下躲避。

大地震往往造成桥梁倒塌伤人。

9.不贸然逃往街道、公路。

地震时交通易混乱,建筑内人员仓促外逃易发生伤人事故。

10.不继续驾驶车辆,靠边停车熄火后迅速离开。

地震时不同司机反应不同,易发生交通事故。


地震自救与互救知识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被埋压人员能否得到迅速、及时的救治,对于减少震灾死亡意义重大。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压人员生存率可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自救

自救是指人们利用自身的条件排除危险,保存生命。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扩大活动空间,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若无力自救脱险时,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要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等待救援。

二、互救

1.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被埋压人员的救助。

2.救人原则: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3.救人方法: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持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冬季震后的防寒保暖措施

严寒的冬天地震,首先要警惕低温症的发生,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出现寒战、躯体僵硬、少尿、皮肤冰冷、冻疮、红斑、水肿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饥饿、恶心、腹胀、不安等全身症状。那么该如何保温保暖呢?

1.地震后,可能会长时间待在户外,这时候需要做好身体防护,可以多穿几层衣服,保护好身体的关键部位,如头部、手部、背部、双脚等。

2.在救援物资未到来之前,利用周围的资源,如废弃的布料、塑料布、报纸、泡沫等材料来制作简易的保暖衣物,可以抵挡寒风和低温。

3.保持身体的水分和能量,在寒冷的环境中,身体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能量,尽量选择高能量的食物来补充体力,如牛奶、豆浆、鸡蛋、藕粉、蛋糕、巧克力及甜食等,但注意不要过量饮酒御寒,因为饮酒带给身体的温暖只是暂时的,一旦酒精的作用消退后体温就会迅速下降,导致身体失去热量平衡。

4.如果出现疑似低温症症状时,要迅速脱离寒冷环境,用保暖性好的棉被包裹身体。若出现心脏骤停、呼吸消失等迹象,需要及时就医,采取心肺复苏,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总之,在地震后严寒的环境中,需要做好身体防护、寻找遮蔽处、利用周围的资源、保持身体的水分和能量,做好保温保暖措施,避免低温症出现。


灾后防疫知识

一、把好“病从口入”关

1.不喝生水,经漂白粉等药物消毒后的水也应煮沸后饮用。

2.饭菜要煮熟煮透再吃,不吃腐败变质受潮霉变的食品及病死的禽畜。

3.不用脏水洗瓜果蔬菜。

4.饭前便后注意清洁。

5.注意环境卫生。

6.不随地大小便,不随意丢弃垃圾,及时深埋动物尸体,注意保护水源,防止水源污染。

二、避免老鼠传播疾病

1.床铺最好离开地面,减少人与鼠或媒介昆虫等接触的机会。

2.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需要赶快找医生诊治。

3.存放的食物要注意防蝇防鼠,并在居住地进行灭蝇灭鼠。

三、预防破伤风

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发生深度外伤时及时就医,必要时须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灾区现场消毒方法

一、煮沸消毒法

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被单等耐湿、耐热物品的消毒。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

2.水沸开始计时,持续15分钟-30分钟。

3.计时后不得再新加入物品,否则持续加热时间应从重新加入物品再次煮沸时算起。

二、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法

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污染的医疗用品等的消毒。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消毒剂溶液应将物品全部浸没。

2.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也充满消毒剂溶液。

3.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

4.根据消毒剂溶液的稳定程度和污染情况,及时更换所用溶液。

三、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法

适用范围:家具、物品表面的消毒。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用布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被消毒物品表面。

2.必要时,在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清水擦净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作用。


地震灾害分级和国家应急响应分级

地震灾害分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国家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2012年8月28日修订),国家级响应机制,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1.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2.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3.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4.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甘肃日报编辑综合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