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区教育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教育>义务教育
索引号 公开方式 发布机构
116223010139322881/2022-24357 主动公开 凉州区教育局
定了,凉州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指南
信息来源: 凉州区教育局 发布日期: 2022-04-14 浏览次数: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落实省、市、区课后服务工作要求,进一步指导学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区教育局在梳理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凉州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指南十二条》,供各学校参照执行。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多角度、多层面加强对国家、省、市、区课后服务政策的宣传解读,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校内课后服务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向学校提供志愿服务和公益捐助。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家校合力,力求避免出现“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第二条:坚持自觉自愿原则。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各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

第三条:完善课后服务方案。各学校要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精心设计课后服务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贴近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行性、操作性强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分层分类开展课后服务,形成“一校一方案”“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要将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校本教研,全力推动课后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条: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各学校要实行校内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原则上每天开展2课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要与本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好家长接管孩子困难问题。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第五条: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各学校要把指导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纳入课后服务内容,安排教师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学校可按年级、学段提供多学科教师共同坐班的答疑教室,供学生主动提问、自主选择。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第六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各学校要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根据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等情况,紧紧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阅读、科普、娱乐游戏、影片欣赏等活动,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坚决禁止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

第七条:拓宽课后服务渠道。各学校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师资力量不足时,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进入校园,帮助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要深入挖掘校内外的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红色基地、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及形式,增强课后服务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教育力。

第八条:用好免费线上资源。各学校要在充分用好线下课后服务资源的同时,灵活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平台提供的优质线上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拓展课后服务的在线教育内容,惠及更多学生。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第九条: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各学校要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各类管理台账,并做到记录真实、完整。不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随机访谈等形式开展学生、家长满意度调查,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要加强对校内和校外课后服务人员的考核评价,并根据教职工课后服务考核情况,健全体现优绩优酬的奖励方案。每学期或每学年可开展一次学校课后服务专项绩效评估,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

第十条:严格经费使用管理。各学校要科学制定课后服务经费管理分配方案,严格执行《武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规定,并将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及投诉举报电话等内容在醒目位置设立固定公示栏予以公示。严禁学校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开支渠道,严禁以课后服务的名义违规发放津补贴,严禁学校以课后服务名义变相收费、搭车收费、强制收费。

第十一条: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各学校要严格落实课后服务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切实消除场地、设施设备、消防、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要与外聘人员签订课后服务协议,明确各方权责关系,对外聘参与人员的品德、健康严格把关。要建立校园伤害风险共担机制,将课后服务纳入校方责任险保障范围,倡导家长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商业保险,确保参加课后服务学生的人身安全。

第十二条: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主要任务,拿出实招硬招真招,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见效。要及时将“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工作目标推进和重要工作动态信息,创新举措和工作亮点,在国家、省、市、区各种媒体平台上做好宣传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