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公开方式 | 发布机构 |
近年来,凉州区立足资源禀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企业为主、农户参与”的方式,加强政策扶持,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走出了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一、用好政策红利“助推剂”。全力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10+N”特色优势产业,把食用菌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特色产业之一,高站位布局、高标准打造,不断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发展。政策上倾斜。先后制定《关于聚焦脱贫攻坚加快发展沿山地区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实施意见》《凉州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凉州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三农”工作奖补扶持政策》《凉州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奖补扶持政策》,在引进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新建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食用菌产业扶贫、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品牌建设、质量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奖补上加力。制定《凉州区2021 年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政策》,对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或农户种植羊肚菌、赤松茸、竹荪等食用菌,继续落实相关奖补扶持政策。每年安排 300—500 万元,建立财政性食用菌产业发展资金和专项风险补偿金,纳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布局上优化。按照“一核心五基地、一带十六园、多点发展”的产业布局,在 S308 沿线打造食用菌产业园,黄羊、韩佐等镇发展棚栽产业园,新华镇柏树、松树、西营等镇发展林下食用菌(赤松茸)生产基地,鼓励引导农户改造利用闲置日光温室、养殖暖棚发展家庭作坊式食用菌生产,推进食用菌产业园建设。
二、发挥龙头带动“引领力”。坚持“工厂化生产、传统种植、立体栽培”的三元发展格局,不断推动食用菌产业机械化、设施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实现食用菌产业蝶变升级。标准化生产提效率。积极研究制订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构建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食用菌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引进众兴菌业建成金针菇工厂化出菇车间,充分发挥众兴菌业工厂化生产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丰富技术经验,在重点生产环节实现自动检测、智能控制,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年产食用菌 3.6 万吨。依托兴泽实业、沃菌美、蕈泽鸿等企业,建设工厂化菌袋生产线 3条,预计全区年产食用菌将达 5.4 万吨以上。企业化带动促转型。把龙头企业带动作为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的重要抓手,引进众兴菌业、蕈泽鸿菌业等一批食用菌产业项目,实现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食用菌产业富民发展模式。2020 年,全区累计建成日光温室食用菌棚 608 座 26.5 万平方米,工厂化生产企业 1家,食用菌产量达到 4 万吨,居全省第 1 位。资源化利用可持续。在注重食用菌产业规模效应的同时,积极推动食用菌“绿色产业链”形成,充分利用全区玉米芯、麸皮、豆粕等原材料供给比较充足富裕的优势,打造循环农业,促进食用菌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与产业的互促共赢。
三、做好科技融合“大文章”。始终重视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依托区内外技术推广单位、食用菌龙头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动食用菌产业向科技、向创新要效益。积极培育产业人才。充分发挥科研单位技术优势,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加大食用菌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注重从科研单位选派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开展面对面技术服务指导,加快食用菌生产技术普及,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加快技术联合攻关。充分利用气候冷凉适宜、产地环境清洁等优势,联合区内外技术推广单位、食用菌龙头企业,挖掘搜集食用菌野生资源,积极开展人工或半人工优质丰产新品种选育和驯化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的选育,着力解决品种引进培育、菌种混杂退化等产业发展基础性问题,不断丰富全区食用菌品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支持食用菌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充分发挥食用菌企业的平台优势和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组建研发平台和集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参与的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能力,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去年引进富泽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示范推广林下大球盖菇仿野生栽培模式,采取阴阳棚或林下栽培的形式,试栽植 50 亩林下食用菌(赤松茸),为全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四、跑出品牌发展“加速度”。坚持质量是农产品“里子”的同时,大力推动食用菌品牌化建设,不断提升“面子”。精心打造品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立足冷凉适宜、产地环境清洁的地域禀赋,积极支持企业组织申报食用菌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商标注册登记,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食用菌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宣传推介。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主动参与市场对接,通过争取举办中国食用菌协会年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展销会,大力宣传凉州食用菌产业,不断提升全区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前,借助武威市食用菌产业专项招商推介(福建)洽谈会,凉州区共签约项目2 项,总投资 1.92 亿元。开展产销对接。以众兴菌业现有冷链物流和销售渠道为依托,充分发挥产销协会作用,拓宽农超对接、电商销售渠道,联合各级食用菌经销队伍抱团出省,积极对接和开拓新疆、成渝及东南亚、中亚等终端市场,形成持续批量供货能力。鼓励建设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发展食用菌速冻、制干、盐渍等产品,不断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