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其他法定信息>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公开方式 发布机构
116206020139318329/2021-01589 主动公开 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20日在武威市凉州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信息来源: 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1-02-26 浏览次数:


 

——2021120日在武威市凉州区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凉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高加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凉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区委四届五次全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政治生态、自然生态、经济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各种负面因素叠加影响的艰难局面,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开拓创新、负重拼搏,感恩奋进、笃定实干,动真碰硬解决了一批长期积累的疑难杂症,聚焦发力解决了一系列深层次、大面积的后遗症硬伤,着力重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和健康有序的经济生态经受一个又一个挑战,打赢一场一场硬战,迈出了建设幸福美好新凉州的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26.97亿元,较十二五末增加90.89亿元,年均增长4.8%;人均生产总值33646元,较十二五末增加10276元。累计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96.1亿元,年均增长7.5%,较十二五末提高2.7个百分点;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05亿元,年均增长2.9%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1亿元,年均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9年由负转正,2020年增速达到15%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29亿元,发放小额贷款17.25亿元搬迁群众13695424(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63951人)全区8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11.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01810月经省政府批准,凉州区退出全省插花型贫困县序列。

——生态环境治理大见成效祁连山自然保护区14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通过省级复核,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成效显著。率先启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用水总量由十二五末的10.22亿立方米减少到10.05亿立方米,农业配水比重下降至75.21%完成人工造林29.28万亩,是十二五时期1.2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137万平方米,绿地率33.55%城乡绿化实现倍增目标凉州区被省住建厅命名为甘肃园林城市3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农村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全省全域无垃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交通网络逐步优化,新增公路1714公里、累计达到3960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835公里,全省行政村通客车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完成南营水库除险加固城区集中供热、农电网改造升级、垃圾污水处理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成投运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510万平方米天然气入户12.48万户覆盖率达到93%。信息化建设升级换代,光纤宽带、4G网络实现全覆盖,5G网络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镇、街道机构改革和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放管服改革加力提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全程领跑新增市场主体4.4万户,减税降费31.68亿元。农村三变改革扎实推进,完成土地确权168.9万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623家。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家,凉州区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双创示范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养老设施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公交公营改革顺利完成,智慧绿色公交体系全面建成。

——民生事业开创新局面。坚持小切口大民生理念,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64.1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27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86元、16719元,较十二五末增加10899元、5541元。城镇累计新增就业7.16人,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4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乡低保分别提标2304元、1128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920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前三年毛入率达到96.4%、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健康凉州建设稳步推进,分级诊疗有序实施,凉州区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大力推进书香凉州建设,村级文化大舞台、健身场所实现全覆盖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慈善、体育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调查、气象、人防、地震、消防、档案、保密、机关事务管理、供销、外事、工商联、文联、科协、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殊为不易,全区人民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经济形势的多重压力,全区上下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委、区委决策部署,众志成城抗疫情,精准发力稳经济,用情用力保民生,交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答卷。预计生产总值增长4.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大口径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5.06%9.93%。我区被确定为甘肃县域综合竞争力十强县之一,在全省县区位列第四。

一是有序开展疫情防控,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靠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突出群防群治,持续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及重点场所防控。14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圆满完成援鄂任务,6100名党员干部、865个志愿服务队、2621名医护人员下沉一线,累计排查来凉返凉93401、境外来凉377集中留观421人,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科学积极应对,救治出院1例输入性病例,精准采取管控措施,有效阻止疫情传播。凉州医院和区疾控中心标准化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开展核酸检测11.64人次。严密防范冷链物流环节疫情传播风险,累计检测环境样本2013份。及早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向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12.47亿元,减税降费2.3亿元,减免社保费1.18亿元,落实稳岗补贴1614万元,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725万元,以有效的举措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一年来,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值守一线、担当尽责,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经济回稳向好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向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公安民警、各级干部、志愿者及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

二是精准扶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完成严格落实挂牌督战,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中央和省市巡视考核反馈203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推广“2434”产业扶贫凉州模式,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32900户建档立卡户落实奖补资金2172万元;实施金鸡、海升、牧原等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项目1.32万户建档立卡户分红2838.6万元;落实金融扶贫政策,为8557户建档立卡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27亿元;过信贷支持、到户项目扶持和龙头企业带贫,实现建档立卡户到户产业项目全覆盖,建立了稳定的产业增收机制。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贫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85.55万元。着力抓好就业扶贫,输转贫困劳动力49124人,较2019年增加4479人;新建扶贫车间”10家、累计达到34家,带动吸纳就业3457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757个,让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增收。最大限度消除视觉贫困问题,拆除农村闲置房屋2129户、改造提升3422户、维修加固335户,谢河镇石岗村轻钢结构装配式新民居试点进展顺利,贫困群众住房质量有效提升。

三是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坚决整改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中央两轮环保督察和省级督察反馈的70个问题完成整改62个。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控煤、管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措施有效落实,整治散乱污企业93家,取缔和改造小煤炉3606全年优良天数达323天,优良率88.3%,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完成河湖及水域岸线划界任务,2个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3个地下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100%35个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建成,水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示范河湖。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六大节水行动取得新成效,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面积110万亩。新建改造城区各类管网61.9公里,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污水处理率95.3%中水回用率100%,凉州区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全年向民勤调水2.96亿立方米,石羊河流域重塑极度缺水地区生态治水经验被评为2020年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15家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调查信息采集工作。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和防沙治沙,完成人工造林3.81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64万亩,义务植树471万株。在城区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及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静脉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建成,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87.9%87.2%80.3%42.4%,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得到农业农村部表扬。

四是产业体系不断健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根据立地条件和资源禀赋,重点培育发展以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通道物流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全年实施各类项目214兰张三四线中川机场至武威段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争取到位省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奖补资金1800万元。争取国家新增债券资金8.2亿元、特殊转移支付3.43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9亿元、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2.17亿元。坚持招大引强、选商选资,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2项,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01亿元、增长18.97%,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现代农业提速增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放在首要位置,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牛羊猪鸡菜果菌薯药草十大产业及肉鸽产业,落实农业示范点171个,打造万亩露地蔬菜基地6个、万亩优质饲草基地2个,全区瓜菜产量达160万吨,牛存栏39万头、居全省第2位,羊、猪、鸡存栏分别达121.8万只、60.4万头、329.3万只,均居全省第1特色产业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4家、三品一标农产品16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凉州农鲜成功发布,优质多抗耐贮运西瓜新品种荣获2020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生态工业势头强劲。立足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工业,实施工业项目45项,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嘉禾佳酱菜及牛肉产品深加工、金世泰智能化包装普安宣肺止嗽合剂扩产等项目建成投产红太阳面业日处理1500吨小麦制粉生产线顺利推进,新天马制药产能提升搬迁等项目加快建设亿利洁能、重通成飞等企业产销两旺。规上工业企业总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新增规上企业12户、累计97户,上缴税4.94亿元,生态工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围绕打造文化旅游名区,实施文化旅游项目9项,投资百亿元全省最大的PPP项目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重点场馆顺利封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3个、星级饭店1家、市级研学旅行基地7家,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旅游接待人数890万人次综合收入48.5亿元。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加快通道物流项目建设,天泽物流园一期10万吨、华中农业一期项目5万吨冷藏保鲜库建成投用,库容达到35.5万吨。凉州工业园区农业机械、钢材、木材等六大产业园规范运营,全力推进便民市场建设,新建便民市场5个。凉州区农产品云端集散中心智慧产业园建成投运,带动电商销售井喷式发展,新注册网店216家、累计1394家,网上交易额达27.3亿元、同比增长13.5%。加快培育发展外向型经济,新增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15家、累计188家,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7亿元。

五是美丽城乡加快建设,融合发展快速推进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持续推进三项革命”“三项行动,扎实开展三整治”“三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城乡形象和品位,市民素质极大提高,凉州区被评为省级文明县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全面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试点编制工作,7个深度贫困村规划方案修编工作有序推进,初步构建层级清晰的规划体系。开展拆临拆违治乱专项行动和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查整治,累计拆除城乡临违建筑521.48万平方米,摸排乱占耕地建房问题18822711.41拆除整治2896.04亩,拆出了发展空间,维护了公平正义,创造了干净、整洁、美丽的城乡环境。清查拆除违建别墅23栋,清理整治五未土地2.92万亩,盘活利用园区存量建设用地3026.3亩,为近年来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一年。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棚户区2085户、老旧小区17个,城区无人管理的227个住宅区域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2304户居民长期“有房无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开工建设市政道路17条、建成通车1310.66公里,修补破损路面7.75万平方米;5个地下停车场加快建设。海藏公园、凉州植物园、西郊公园、同心苑基本建成开放,城区新增绿化面积77.65万平方米。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行片长+街长+网格城市管理模式,大力整治市容市貌,规范提升门头牌匾4344块,设置交通隔离栏19.7公里、禁车石柱5320个,清理整治探头经营、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交通秩序和生活环境明显好转,展现了凉州城市的靓丽风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出台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1+6”政策措施,打造新民居建设试点4个,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一村一示范点”644个,创建清洁村庄”403个,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机制全面建立,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新建户厕19043座、累计81592座,农户改厕总量居全省县区首位“凉州模式”在西北地区全面推广运用。南部山区旅游扶贫公路、牛祁路道路建成通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19公里,路网结构不断优化

六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动能活力不断增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三去一降一补,着力化解房地产库存,商品房土地供应998亩,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为14个月,保持在合理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甘肃政务服务网凉州子站开通依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2519项,在线受理率、申报率均为100%,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从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的跨越。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财政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快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偿还无分歧欠款9.19亿元,累计清欠20.37亿元,顺利完成三年清欠任务。持续推进金融风险化解,打好保壳救市“组合拳”,化解皇台酒业退市风险,顺利恢复上市;积极帮扶荣华公司实施战略重组和转型发展。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健全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新组建的弘威城投、金希望等区属国有企业运营逐步规范。全面完成三供一业移交管理,中央在甘、省属、市属和区属共59户国有企业1.2万名退休人员完成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凉州区被列入通报表扬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之一。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435家。稳步推进农房一体发证工作,完成农房外业权籍调查15.72万宗。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累计实现农户分红4933.63万元。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凉州区被列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区。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试点组建教育集团8个。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持续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建成公益性公墓8个,建设殡仪服务中心3个、投运1个。在城郊4个失地村开展村改社区试点工作。大刀阔斧开展大城建体制改革、水管体制改革,理顺体制、精减人员、绩效管理、激发活力托管运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稳定达标。

七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年支出51.1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达85.18%。省市区列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积极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11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7%;输转城乡余劳动力21.07万人,凉州区被评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力实施教育发展三年提升计划,坚持教育用地优先保障,累计划拨教育用地868.3亩,实施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24项,新建校舍20.62万平方米,第六、第七幼儿园,二十六中、南园学校、牌楼小学等新建项目以及武威六中迁建扩建项目,十九中、东关小学扩容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0050个,是前5年新增学位总数的2城区中小学择校热”“大班额,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有效缓解。稳步推进健康凉州建设,凉州医院异地迁建项目建成启动搬迁,武威市传染病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凉州区疫情留观及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全面推进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建档率达90.48%。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25%99.01%。织密社会保障兜底网,为城乡低保、孤儿、残疾人等特困群体发放救助资金1.79亿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800万元;完成农村妇女两癌10286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双城、金塔、黄羊养老福利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开工建设农村日间照料中心17个。全面优化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将2162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经济困难老人纳入服务范围,累计发放服务、就餐补贴1189.29万元,年服务人数达25万余人次。坚持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原则,有序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八是民主法治不断加强,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学法制度化常态化,完善外聘法律顾问制度,加大宪法、民法典普法力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实地评估,七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市、区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100%。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凉州区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攻坚行动,共排查矛盾纠纷3459起,成功调处化解3434起。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采集一标三实信息206.78万条,设置标准二维码门楼牌22.5万户,凉州区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持续深化平安凉州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打掉黑恶势力18个。持续创建无欠薪城市办理欠薪案件717件、办结率95.3%应急管理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成功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和网民留言办理。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区委实施办法,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政府系统作风明显转变,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工作,为十三五发展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总体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精诚团结、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凉州发展付出艰辛努力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凉部队、武警官兵、中央和省属驻凉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凉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要实现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确保工作不偏离正确方向;必须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培育壮大生态产业体系,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厚植发展优势,蓄积发展后劲;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必须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方式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破解难题谋划发展、推动落实,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各位代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城市繁荣掩盖了农村滞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土坯房屋存量多,拆临拆违治乱、废旧宅基地拆除复垦、五未土地清理处置还需下大的气力。二是在经济发展上,数量掩盖了质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小微企业多、龙头企业少,低端企业多、高端企业少,产业链条短、层次低,工业园区总体活力不足,仍需在做大总量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三是在农村产业发展上,局部掩盖了整体,农业产业发展不均衡,沿山片区产业基础薄弱,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需要在沿山沿沙产业规划、农业基础设施提升、规模化经营上做足文章。四是扶贫产业基础不够稳固,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需持续用力。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公共服务自主保障能力较弱,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治安立体防控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六是一些单位工作不实不细,工作质量和效率还不够高,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科学的谋划、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凝聚起“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信心和底气,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不辜负全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委四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树立了航标。根据委《建议》精神,政府制定了《凉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本次大会审议通过后,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

展望未来五年,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挑战在于,我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短板问题和风险挑战依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艰巨繁重。机遇来自,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扩大内需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等重要行动政策叠加。综合判断,凉州区总体上处于多重政策机遇的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弥补基础短板的突破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缩小发展差距的窗口期,完全可以乘势而上、大有作为。

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基本考虑是: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生态工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支撑力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到2025年,生产总值达到440亿元左右。

二是创新驱动能力取得新突破。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重要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到2025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7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国家节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全力创建国家节水行动试点市。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覆盖度持续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得到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城乡发展加速融合,城镇功能不断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显著成效,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千人执业医师达到3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7%

五是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公共卫生和安全应急体系逐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和储备能力不断提升。法治凉州、平安凉州建设成效进一步巩固,发展和安全更加协调。

 

2021年政府主要工作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向下一个百年目标接续奋斗的关键之年。根据中央区委决策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省委五个更加注重和市委三个作表率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经济强区、生态大区、文化旅游名区,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凉州,努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黄金节点城市,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5%。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市上下达的控制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三保障巩固情况,紧盯11283549名脱贫不稳定和12243138名边缘易致贫人口,通过产业扶持、劳务输转、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等措施,全力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修编完善村庄规划,积极推进新民居建设,打造示范点10以上。统筹抓好农村社区闲置住房清理入住工作,提高社区入住率。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改造村组道路100公里以上,改造提升农电线路190公里。持续推进拆临拆违治乱、废旧宅腾退拆除和复垦复绿下功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序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改造,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改建农户厕所6000座,行政村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进一步提升经营水平,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农房一体”发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健全宅基地分配、流转、抵押、退出、收益等制度,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量。

(二)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勇担生态振兴使命,争当绿色发展领头雁,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贡献。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常态化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加快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和其他各类督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按期清零销号。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快建设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退化草原治理0.4万亩,努力创建全国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完成通道绿化100公里、杨树更新改造1000亩,加快建设国家森林乡村。全力补齐生态环保短板,打造以静脉产业园为龙头的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态产业园区,促进生态产业全链升级。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污染综合管控,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燃煤炉窑、柴油车、扬尘污染等治理,完成中心城区城西、城北燃煤锅炉改造,不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巩固拓展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成果。扎实开展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积极主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落实六大节水行动,巩固国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创建成果,全力创建国家节水行动试点城市。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高效节水技术面积110万亩,创建农业节水示范点36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创建节水型企业10家。推进城镇节水降损,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凉州城区第二水源地项目建成投运,城区西北片污水泵站及管网串联输水,实现污水集中处理、中水循环利用。加快智能化节水设施改造,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确保国家节水行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谋划推进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等生态产业,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做大做强现代农业。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清查整治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做到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持续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构建牛羊猪禽菜果菌薯药草“10+N”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沿山片区S308线黄金农业示范带、沿沙片区优质奶源饲草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黄羊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力打造河西走廊黄金奶产业带。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推广种植经济作物42万亩、优质饲草30万亩,巩固提升经济林果15万亩,打造高标准农业示范点130林下经济示范点10个。加快现有农业园区设施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现代农业,支持牧原生猪、海升水果胡萝卜、嘉禾佳酱菜及牛肉深加工等项目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努力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优质农产品主产区。实施特色产业种子提升工程,加快畜禽良种化繁育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培育优质种质资源,全面推行工厂化育苗、组培育苗等先进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0个以上,切实把产品做成商品、商品做成精品,打响凉州农鲜区域公用品牌。

持续发展生态工业。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两手抓,支持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延链补链、挖潜增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产业增长新引擎。以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为引领,打造“1+N”百亿级奶产业集群。依托优质牧草、畜禽资源,建设优然牧业、东方希望、武威希望、新疆泰昆、铁骑力士等年产百万吨级优质饲料生产项目,伊牧兰牛羊鸡屠宰分割加工项目建成投运,甘肃祖师麻制药普康酒业按期完成出城入园,实现达标达产,支持达利、青啤等企业开展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大困难企业帮扶力度,高质量做好工业企业小升规,新入库企业5户以上。加大黄羊工业园区、凉州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力、支撑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

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对标创建5A级景区目标,以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为龙头,做优做强文旅产业链,做好业态注入及启动运营工作,发挥旅游引爆功能。加快推进武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凉州战役纪念馆改扩建项目,尽快形成一批文旅龙头企业和大景区,发展一批文化研究机构、培树一批文化名人,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探索以铁工厂等老字号工业基地为依托的工业旅游模式。提升乡村旅游水平,创建示范村2个、星级农家乐4户、星级饭店2家,完成张义镇灯山村和常水村旅游产业布局规划,为天梯山大景区赋能。加强文旅行业整治规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完善旅游营销机制,推进智慧旅游,策划承办影响大、层次高的全国性、区域性活动和体育赛事,提升凉州文化旅游知名度,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招牌。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打造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实施市场体系完善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昊天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华中蔬菜初加工冷链物流产业园二期、10万吨冷链物流中央厨房、天泽物流园仓储物流二期等项目,提凉州工业园区六大专业市场运营水平,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高鲜活农产品保鲜贮运和调蓄能力。扶持完善凉州农产品云端集散中心智慧产业园平台,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创建,新注册网点200家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0%以上。依托甘肃(武威)国际陆港、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外贸进出口额增长5%以上。

(四)坚持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消费基础作用,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08,其中重大项目97交通方面,加快推进兰张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及站前广场建设。积极谋划实施武左公路、古浪至阿右旗公路、民调路改造等一批外联路,新改建一批通产业园、通重点项目的产业路,S587南营水库至旦马(凉州段)公路建成通车。水利保障方面,实施一批骨干水网、民生水利、水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工程,加快推进总投资17亿元的调蓄水池及水系联通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金塔河生态防洪治理、永昌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项目。能源电力方面,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持续推进装备制造、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重通成飞风电叶片增产扩能,争取实施甘肃建投新能源和华润电力1000兆瓦生态光伏治沙项目,加快建设新疆特变电工300兆瓦光伏发电(一期)、中石油武威昆仑燃气公司黄羊CNG门站及管网建设项目。新基建方面,加快5G网络基站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推动大数据技术开发利用,为产业发展、城乡管理、政务服务赋能。

大力招商引资。把各类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能力,盘活土地资源,加快腾笼换鸟,引进一批实力强、口碑好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凉州。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和拓展存量、创造增量的目标,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跟踪做好服务保障,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6%以上。

全面促进消费升级。抢抓畅通内循环机遇,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提升城市消费,扩大乡村消费,积极培育网络零售等新型消费业态。活跃假日经济,开展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系列促销活动发展夜间经济,规范地摊经济、小店经济,不断提升消费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增加消费产品,不断释放消费需求,稳步扩大消费总量。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全范围优化消费环境。

(五)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把新型城镇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

坚持完善规划体系。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高标准编制区、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加强有机衔接,实现多规融合、多规合一,形成一张蓝图严格执行规划,加强监管执法,维护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新建续建武安东街、窑沟二路等市政道路20条,维修城区破损道路8万平方。完善城市绿地布局,提升管护水平,新增绿化面积11.2万平方米让市民享受更多的绿色生态福利。新建续建城区10个地下停车场(库)规划建设停车泊位2225个。改造老旧小区,依托武威诚关物业专业化服务平台,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解决好进城农民工、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实施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以推进数字城管为抓手,依托城市大脑,实现数字城管、社会管理、公安网络平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实现城市管理快捷化、精准化、数字化。持续开展交通秩序、广告牌匾、临违建筑专项治理行动,加大配电箱、窨井盖、蜘蛛网等问题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市容市貌。深化新一轮创城工作,全面推行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和分餐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全面推进城垃圾分类。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倡导文明礼仪,切实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系统谋划,全面实施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1+6”政策措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中心城区及小城镇承载、吸纳、聚集能力。稳步推进城市建成区“村改社区”工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依法规范经营城市土地,积极稳妥解决一批自然资源管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失地农民安置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

(六)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使改革更好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完善不来即享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服务机制,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继续降门槛”“提效率,进一步压减各类准入许可证办理环节。及时跟进监管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全力做好镇、街道审批权执法权承接工作,确保放得下、接得住。坚持六个一视同仁,不折不扣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坚守实业、做精主业。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积极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实体化运营、绩效化管理,防止重吃大锅饭,杜绝大包大揽。不断扩大国企资产规模拓宽经营范围提升造血功能。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建立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统筹财政资源,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优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形成权责清晰的财政关系。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推动税务执法、服务和监管的理念方式手段变革。持续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高度重视政府债务化解,积极主动作为,妥善处置荣华公司和武威农商银行金融风险。严打金融犯罪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生态产业培育、民生事业发展有机结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延长产业链,强化院地校企合作,支持企业联合科研机构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重点产业技术攻关,高质量建设一批培训实训、人才培养、创业孵化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科技项目争取力度,推动产业技术攻关,争取认定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0家以上。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更好地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统筹其他方面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利用闲置土地,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惠民利企改革。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教师管校聘深化集团化办学,逐步实现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利性分类管理。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推进供销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质效。稳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升改革,规范殡仪服务中心和公益性公墓管理,巩固殡葬制度改革成果。

(七)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打造平安凉州、和谐凉州、美丽宜居凉州。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劳务输转力度,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1万人以上;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创新职业培训课程,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促进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扎实推进根治欠薪工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实施教育发展三年提升计划,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以新搬迁的武威六中为龙头,引领凉州教育实现新变革。新增教育用地105亩,新建祁连路小学和柏树清水小学,扩建武威十中和十三中迁建第一幼儿园,建成武威八中公寓楼、职业中专实训楼。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积极稳妥调整撤并一批农村50人以下学校(教学点),下功夫解决中小学择校热”“大班额、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以及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不高等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健康凉州建设。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凉州医院完成搬迁投运,实施区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住院楼、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业务楼等项目,加快区级医院传染病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水平。深化区域综合医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建设以镇中心卫生院为依托的农村医疗服务中心,抓住凉州医院搬迁提升机遇,打造高标准医联体,推动医疗体系、医疗水平全面升级。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和临时救助,持续做好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群体的关心关爱和救助工作。探索多元养老模式,构建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利用农村闲置集体资产,规划建设老年幸福寓所,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问题,实现居家养老深化、医养结合破题、农村养老革新。

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务必时刻紧绷常态化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加强社区、村组基层网格化管理,毫不放松落实外防输入、人物同防措施,把好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防控关口,强化冷冻食品全链条监管,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安全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凉州建设,启动八五普法,持续深化法律“八进”活动,做好宪法、民法典学习宣传,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提升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排查化解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防范和打击黑恶势力、新型网络和毒品违法犯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度融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努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完善退役军人保障服务体系,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今年,我们继续着眼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办好10件民生实事:1.开工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实施126个小区108952.新建改造农村道路100公里以上。3.建设农体育健身场所(一村一场)20个。4.城区新建小学2、普惠性幼儿园7所,新增学位3780、园位27005.新增城镇就业1人以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企业400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6.凉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及实验室建成投运。7.天然气入户5000以上8.城市第二水源地建成,惠及城区40万人9.启动建设调蓄水池工程,西营五干片区新增库容733万立方米,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10.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

(八)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法治思维,坚持系统观念,忠诚履职、勇于担当,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展现新作为、见到新气象。

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忠诚铸进灵魂,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锻造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做到在全局中思考、大局下行动,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依法行政法治。把依法行政融入血脉,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政府系统人员带头崇尚法治、敬畏法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让法治渗透到每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当中。

勠力实干效能把政府效率作为底色,把全部心思聚焦到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集中到狠抓落实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担当,尽心竭力为民谋利,锐意进取破解难题,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政府系统人员带头补课充电强本领,发扬雷厉风行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争做推动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团结协作聚合力把团结协作当成法宝,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坚决维护团结共事的良好局面,在精诚团结中凝聚合力,形成目标一致、导向明确、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努力把各方面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真招数”。

廉洁从政守底线。把廉洁从政刻在心底,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担实担好一岗双责,强化审计监督和风险管控,守好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廉政底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区委实施办法,守牢底线、不碰红线,永葆为民本色,保持清廉底色

各位代表!十四五发展的美好蓝图和愿景已经绘就,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为加快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的和谐凉州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